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大纲 - 正文
福建省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社会传播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来源:福建自考网 2008-3-23 13:18:27 【字体:小 大】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社会传播学》(6096)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及要求
《社会传播学》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专科)的必考课程,是为了使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考生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以达到合格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的标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社会传播学》课程主要介绍社会传播的概念、社会传播的基本原理、社会传播的历史演进、社会传播者和社会传播受传者、社会传播形式以及现代社会日益先进的传播手段以及现代传播对社会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课程对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度高、应用技术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要求自学考试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社会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认识社会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我国和世界各国社会传播的基本状况和趋势,初步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够一方面比较好地适应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将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章 社会传播与传播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传播与传播学的关系,掌握本章中的传播、社会传播和传播的类型等有关理论,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熟悉本章中传播学产生、发展的背景情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传播的定义
(一)什么是传播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作为一门学科,兴起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而人类的信息及其传播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本书作者认为:实际上,“传播”还包含“沟通”、“交流”、“宣传”等涵义在内。
(二)对传播的不同解释
(三)传播的类型
按照一般的对传播的划分法,传播可以划分为四种: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第二节 社会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一)社会传播学的组成要素
(二)传播学权威的观点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对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提出下列的观点,这
些同样是社会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1、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
2、传播学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
3、传播学研究人如何接受影响,怎样相互影响
4、传播学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育及教育他人,怎样消遣与娱乐他人
(三)本书作者的观点
本书作者认为:社会传播学研究是围绕社会传播的领域,尤其
是围绕着社会传播的全过程而展开的。
第三节  社会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社会传播学的发展和分析研究,需要参与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技术成果,丰富、充实和改进提高自己的传播效能、传播水平。
(一)社会学与社会传播
(二)社会心理学与社会传播
(三)信息论、控制论、系统与社会传播
(四)语言文字与社会传播
(五)通信技术与社会传播
(六)公共关系与社会传播
(七)新闻学与社会传播
(八)广告学与社会传播
(九)社会传播与其他学科
第四节 传播学的确立
(一)传播学兴起的社会环境
1、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贡献
2、科学技术和发明的运用
3、社会交流沟通的日益增长
4、传统的学科研究不能满足需求
(二)传播学兴起的技术条件
1、技术和产业革命的促进
2、军事行动的促进
3、电子技术的发展
(三)传播学兴起的社会需求
1、商业的介入
2、娱乐节目的占据
3、社会管理的需要
4、政治的需要
(四)传播学兴起的关键人物和著作
(五)传播学的确立和中国的传播学
(六)研究社会传播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传播的定义
2、社会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3、社会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4、传播学的确立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传播的定义
1.识记:(1)社会传播的定义; (2)社会传播的类型。
2.领会:对传播的不同解释。
(二)社会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1.识记:(1)社会传播学; (2)施拉姆对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观点。
2.领会:社会传播学的组成要素。
3.应用:社会传播学相关的权威观点。
(三)社会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1.领会:(1)社会学与社会传播之间的关系;(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传播之间的关系;(3)广告学与社会传播之间的关系;(四)传播学的确立。
(四)传播学的确立
1.识记:(1)传播学兴起的社会条件;(2)传播学兴起的技术条件。
2.领会:(1)传播学兴起的社会需求;(2)传播学兴起时期的关键人物和著作。
3.应用:研究传播学的有关意义。
第二章 社会传播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传播的有关理论,掌握本章中社会传播模式的相关理论,理解社会传播的相关因素的相关知识,熟悉本章中社会传播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传播的基本公式
(一)传统线性模式
社会信息传播线性模式以美国社会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所创立的传播模式和美国信息论者申农和韦弗创立的信息传播的申农一韦弗模式两种为代表。在这两种模式中,信息的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二)控制论模式
社会信息传播的控制论模式是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它改变了原先社会信息传播线性模式的“单向直线性”特征为“双向循环性”特征,并且在社会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引入了“反馈”机制。其中以奥斯古德-施拉姆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模式为代表。
(三)社会系统模式
社会系统信息传播模式是在系统观形成的背景下诞生的。社会系统信息传播的模式在关注信息传播过程中内部微观环节的同时,更多地研究信息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系统环境,更多地认识到信息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动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基本要素
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社会信息传播基本模式中,罗列了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这五个基本要素在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传播者与受传者
(二)传播内容
(三)传播媒介
(四)传播效果
(五)传播的相关条件
1、传播环境
2、反馈
3、传播的噪音
4、传播心情
第三节 社会传播理论
(一)“把关人”和“靶子”理论
(二)“自由论”到“责任论”
(三)群体动力论
(四)社会交往理论
(五)二级传播理论及“意见领袖”
(六)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第四节 社会传播研究方法
(一)社会传播基本内容
1、控制分析
2、传播内容分析
3、传播媒介分析
4、受传者分析
5、传播效果分析
(二)社会传播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2、实验法
3、内容分析法
4、社会计量法
5、个案研究法
三、考核知识点
1、社会传播的基本公式
2、社会传播的基本要素
3、社会传播理论
4、社会传播研究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传播的基本公式
1.识记:(1)传统线性模式;(2)控制论模式。
2.领会:社会系统模式。
(二)社会传播的基本要素
1.识记:社会传播的五个要素 。
2.领会:传播的相关条件。
(三)社会传播理论
1.识记:(1)“把关人”和“靶子”理论;(2)二级传播理论及“意见领袖”。
2.领会:(1)“自由论”到“责任论”;(2)群体动力论;(3)社会交往理论;(4);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四)社会传播研究方法
1.识记:社会传播的研究方法。
2.领会:社会传播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社会传播的演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传播演进经历了原始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在社会传播媒介方式中,则可以分为非印刷传播媒介阶段、印刷传播媒介阶段和电子传播媒介阶段。掌握本章中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情况,理解不同阶段的时间和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原始传播
(一)行为传播
1. 形象和肢体动作传播
2. 器具传播
(二)图像传播
(三)语言传播
第二节 文字传播
(一)文字的演变
(二)代码传播
(三)书信传播
第三节  印刷媒介传播
(一)文字的载体
(二)印刷媒介的类型
1、图书媒介
图书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印刷媒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品种,仍然具有旺盛的社会生命力。
2、报纸
3、期刊杂志
第四节 电子媒介传播
(一)电子信息的载体
(二)电子媒介的类型—电报和电话
(三)电子传播媒介—广播
(四)电子传播媒介—电影
(五)社会传播媒介—电视
三、考核知识点
1、原始传播
2、文字传播
3、印刷媒介传播
4、电子媒介传播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原始传播阶段的三种传播形态。
2.领会:不同传播阶段的不同特征。
3.应用:不同传播阶段的关系与时间。
第四章    社会传播的形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不同学者对社会传播的形式的阐述,掌握本章中的三种传播概念、特点等相关理论,理解广告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就是社会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语言、形象、表情和身体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信息通过对方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接收的相互传递交流沟通过程。
(二)人际传播的特征
(三)人际传播的发展—书信交流
(四)人际传播的发展—电话交流
电话交流属于人际信息传播中非面对面的单纯使用听觉而未使用视觉的语言交流形式。电话可以异地却同时地进行人际动态信息传播交流。
(五)人际传播的发展—互联网交流
互联网交流属于人际信息传播中一种复杂多样的交流形式。互联网综合了以往各种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包括印刷类信息传播媒介和电子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优点。
(六)人际传播的相关因素
第二节 组织传播
(一)组织传播的概念
组织传播是在特定的半封闭半开放的环境中针对特定的集合群体成员,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播过程。
(二)组织传播的特征
(三)组织传播的操作
(四)组织传播的比较
(五)组织传播的形式
第三节  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
大众传播是针对不特定的社会广大受众进行开放式的单向的信息传播的过程。
(二)大众传播的特征
第四节 广告
(一)广告的历史和种类
(二)广告的经济介入
(三)广告的信息传播手法
(四)广告应避免的误区
三、考核知识点
1、人际传播
2、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
4、广告
四、考核要求
(一)人际传播
1.识记:(1)人际传播的概念;(2)人际传播的特征。
2.领会:人际传播的发展历程。
3.应用:(1)人际传播的功能(2)人际传播的网络。
(二)组织传播
1.识记:(1)组织传播的概念(2)组织传播的特征。
2.领会:组织传播的操作。
3.应用:(1)几种组织传播的比较 ;(2)组织传播的几种形式。
(三)大众传播
1.识记:(1)大众传播的概念;(2)大众传播的特征。
(四)广告
1.领会:(1)广告的历史与种类;(2)广告的经济介入;(3)广告的信息传播手法。
2、应用:广告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第五章 社会传播的印刷媒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社会传播的印刷媒介的有关内容,掌握本章中的社会传播媒介的概念、特征、作用等相关理论,熟悉不同的传播媒介的具体情况的相关知识,领会本章中的传播媒介分析的有关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传播媒介分析
(一)传播媒介
1、什么是媒介
2、传播媒介
社会信息传播媒介是连接社会信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是社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社会传播媒介的种类
4、社会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社会传播媒介分析
1、传播媒介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传播需要借助于传播媒介
(2)从经济效益上考虑传播媒介
(3)从传播引导上考虑社会传播媒介
(4)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群体化中的非集合现象
(5)社会传播媒介拉近了传播受众和传播现场的距离
(6)社会传播媒介可以让传播受众更加清楚地了解一切,对某一事物,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了解是什么,为什么,别人对此说了些什么,前因后果。
(7)选择社会传播媒介
(8)社会传播媒介提供了控制传播的途径
(9)传播媒介的技术化,是为了传播更快、更准、更全方位,注重人类接收传播的器官的享受
2、了解社会传播媒介发展趋势
(三)印刷类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的特点
1、读者主动
2、容量巨大
3、预告性强
4、便于保存
5、权威性强
6、依托条件简单
(四)电子类传播媒介特点
1、听众和观众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
2、信息传播速度快
3、需要具备一定的发送和接收信息设备条件
4、电子类信息传播媒介社会影响面广泛
5、电子信息传播媒介在社会普及面广,老少皆宜
6、电子信息传播媒介在社会上普及语言文字,造福社会,提供正规化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教育,真正达到造福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7、电子信息传播媒介有利于政府进行社会工作与管理
8、满足社会公众视觉和听觉上更高信息需求
(五)大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